雷火竞技尽可能延长产品链条, 提高支柱产业的产业素质, 保持、巩固其已有的支柱作用
积极发展基础性产业特别是其中的‘瓶颈’产业, 克服其对地区经济的制约作用, 扶持潜在主导产业,使原有主导产业因条件的变 化主导作用削弱以后, 新的主导产业可以及时接 替上来,保证区域经济系统正常的新陈代谢。
本章分为 第一节 区域经济政策的概念和作用 第二节 区域经济政策的主要类型 第三节 区域创新与政策选择 教学重点: 区域经济政策 地方政府制定区域经济政策的职能
• 一、 区域经济政策的概念 • (一)区域经济政策的基本内涵 1、定义
转移支付是政府把以税收形式筹集上来的 一部分财政资金转移到社会福利和财政补 贴等费用的支付上。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。
一、 地方政府的区域经济利益主体地位 (一)地方政府拥有资源的所用权 (二)地方政府拥有对国有企业的所用权 (三)地方政府是区域经济运行的主体之
区域经济政策是政府处理区域性事务的工具和手段,是 由政府针对区域问题而制定的一系列政策的总和,是典 型的政府行为,也是区域经济学应用性的具体体现。 着重点——区域经济发展 必要性——纠正市场机制在资源的空间配置方面的不足 目 标——实现资源在空间上的优化配置和促进区域经济 3 的协调发展。
落后地区必须实施强有力的产业政策,使地区的 产业结构逐步趋近于发达地区的产业结构,并具 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。 促进支柱产业的发展可采用多种政策措施: (1)提高技术水平和扩大市场份额; (2)政府财政资金的支持,用于技术开发、技术 引进,各种补贴和奖励; (3)提供低息贷款,支持企业的合作、兼并行为 等。
国家层次主要指一国各级政府为解决各区域体系 之间经济发展的关系而制定的经济政策。
其他目的,不仅在于调整资源配置结构, 更在于加快结构合理化与高级化和经济发 展的步伐。
指政府调节资源在产业间配置的构成及其关联性 政策,涉及结构协调和结构进化两个问题。
对于经济发展较快的大国,必然形成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 的产业发展上的差别: 发达地区生产高附加值的产品, 落后地区生产初级产品、低附加值产品, 落后地区在区域分工中处于不利地位。
(1)地区税收杠杆 关税、消费税等归中央固定收入,营业税、房地产税、个人 所得税归地方; 企业所得税、资源税归中央和地方共享。 中央的收入经过二次分配,有一部分返回地方, 成为地区 重点项目建设的主要资本来源之一。 17
国家利用手中掌握的人力、物力和财力, 通过政策的运用, 协调地区的发展,是区 域经济政策的重要作用方面。
区域经济协调发展, 是指在区域开放的前 提下,各地区实现相互促进、相互适应、 相互依存的状态和过程。 要实现区域的协调发展,不可能完全靠区 域之间的协商关系, 而必须靠中央的权威 和财力的影响。
转移支付资金一般用于人力资源开发和解决贫困 人口的基本生产和生活问题。 扶贫的转移支付由无条件援助转变为有条件援助 , 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转移支付的新的形式。
•专项基础设施建设基金地区分配 •政府工业建设许可分配、政府项目、 •政府采购、军事订货分配、 •就业补助、技术援助
区域与城市开发规划、贫困地区开发基金、 国土整治规划、研究与开发经费分配
(1)规范和引导资金的区际流动进行直接投资 (2)融资。通过金融机构将其他区域的资金引入本区域, 调节上市公司的比重
硬环境主要指交通运输业、通讯业、金融业等行 业 它们是区域内、区域间经济联系的手段,这些 行业一般具有外部经济性和规模经济的特点,一 次性投资大,应由政府投资或融资、集资建设。 软环境包括区域发展战略研究,完善法律、法规, 制定市场规则,维护市场秩序,保障生产者和消 费者权益等方面。要在较短的时间内解决地区经 济发展不均衡的问题,应尽可能使经济不发达地 区的投资软环境优于经济发达地区。
各级政府的投入, 主要应用于改善条件, 增加设 备,以及改善生活环境。 企业的投入侧重于对教育、科研经费的补充 。
财政政策是国民经济总量调节的重要手段,但在区域经 济中,也是配合产业政策和投资政策,促进产业结构优化 和经济协调有序发展的重要手段
支持国家鼓励发展的部门,限制要淘汰的 部门,从而达到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。 关键是要发展有创新能力的新的产业部门。 技术、资金含量高的产业部门,应当是发 展的重点,工业结构的重型化不可避免。
公平发展、产业合理分布和地区利益协调等,并 根据全国各地区的发展需要,制定一系列指导性
(1)解决公平与效率的问题, (2)使国民经济增长最快, (3)资源的空间配置最优,
首要的是通过金融市场来促进资金流动。 区域货币政策的着力点是区际货币流动、中小 企业的资金供应、生产经营项目的资金保证 , 以及农业生产资料资金的筹集等。
是解决由于条条间的纵向不平衡和块块间的横向 不平衡而产生的某些区域、某些产业和某些人口 的发展落后,是国家为了实现区域间各项社会经 济事业的协调发展而采取的一项区域经济政策。
是关于‘产业内”的结构构建的政策,即产业内的 企业间如何分配生产要素。 指调控一个产业内的资源配置结构的政策,解决规 模经济与竞争资产的矛盾。
在制定产业组织政策时,应倾向于发展规模经济, 即政府支持支柱产业的重点企业扩大合理的生产规 模。以获得规模经济效益。 但倾斜应当适宜, 以不破坏企业竞争活力为下限。
(2)指导并管理非国有资产的部门 (3)综合的或专业性的指导和管理部门 3、行政调节经济活动的部门 (1)社会基础产业 (2)国有企业 (3)资源产业
政府的投资行为,既包括政府的直接投资 也包括 它对本地区企业和个人投资的影响。 地区在进行产业投资中,应优先发展主导产业 使 之有效地承担起全国地域分工任务,并增加其带 动地区经济发展的辐射力; 配套发展关联性产业,特别是主导产业的前后向 关联产业。
主要用于全国性和地方性的能源、原材料等基 础工业,交通、邮电通讯等基础设施 ,农业、
通过中央的政策作用,达到三个目的 (1)建立合理的中央与地方的关系。 (2)理顺地区的利益关系。 (3)调整产业布局。
作政策的作用重点是克服由于区域利益矛 盾引起的区域经济冲突 达成一种和谐与合 理分工。
在市场经济体制下 ,生产要素在生产者之 间、行业之间、产业之间、地区及区位间 的分布组合,主要是经济主体通过要素市 场来进行的 。 但市场调节不能解决总量与结构问题,它 需要政府运用产业政策和投资政策来调节。
产业政策是以区域经济各产业为对象,通 过对各产业的保护、扶持、调整和完善, 直接或间接参与产业或企业的生产经济活 动的总称。